砌体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整体抗震性能不足,因此砌体结构校舍的抗震加固设计,应首先对其整体牢固性的构造进行完善和必要的增强。
对整体牢固性不良的砌体结构校舍,应采用圈梁、拉杆、构造柱等各种拉结件等予以加强。必要时,还可采用钢筋网砂浆面层或夹板墙等加固外墙。宜优先采取有利于改善结构整体抗震体系的加固措施。对于存在明显扭转效应的校舍应采取增设砌体抗震墙、在原墙加面层等可显着调整结构刚度分布的方法对薄弱部位进行加固,使加固后的结构体系各部分的变形基本协调一致。对于横墙间距较大的非刚性结构体系空旷房屋,应增设横墙以减小横墙间距,或同时结合功能改造采用钢筋混凝土楼、屋面替代装配式楼、屋面,使其满足刚性体系的要求
1 、 当现有多层中小学砌体房屋的高度、层数超过规定限值时,应采取下列抗震对策:(1 )当现有多层中小学砌体房屋的总高度超过规定而层数不超过规定的限值时,应采取高于一般房屋的承载力且加强墙体约束的有效措施。(2 )当现有多层中小学砌体房屋的层数超过规定限值时,应改变结构体系或减少层数;也可改变用途,不再作为校舍使用,按丙类设防使用,并符合丙类设防的层数限值。当采用改变结构体系的方案时,可在两个方向均匀增设总厚度不小于120mm的钢筋混凝土双面夹板墙。
2 、房屋抗震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以选择如下的加固方法:(1 )增加板墙加固:在墙体的一侧或两侧采用喷射混凝土板墙加固。(2 )增加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在墙体的一侧或两侧采用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3)增加钢绞线网- 聚合物砂浆面层加固:在墙体的一侧或两侧采用钢绞线聚合物砂浆面层加固。(4 )外加柱加固:在墙体交接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加固,柱应与圈梁、拉杆连成整体,或与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可靠连接。(5 )钢筋混凝土套加固:局部柱、墙垛、门窗洞边还可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套加固。(6 )修补或灌浆:对已经开裂的墙体,可采用压力灌浆修补,对砌筑砂浆饱满度差或砌筑砂浆强度等级偏低的墙体,可用满墙灌浆加固。修补后墙体的刚度和抗震能力,可按原砌筑砂浆强度等级计算;满墙灌浆加固后的墙体,可按原砌筑砂浆强度等级提高一级计算。
抗震鉴定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必须性"原则:检测的范围和内容的确定应十分严谨,不能主观地随意增加或删减;检测单元数量的确定应考虑建筑的特点,以概率统计分析为基础定量确定,不能简单地主观判定;
(2)“针对性”原则:建筑的种类繁多,结构形式也多种多样,结构材料有砌体、混凝土、钢材,且材料受环境的影响很大,因而检测计划必须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再制定有针对性的检测方案;
(3)“规范性”原则:测试方法和手段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的规范标准要求,测试人员必须专业;
(4)“科学性”原则:被测构件的抽取、测试手段的确定、测试数据的处理要有科学性;
(5)“经济性”原则。
(1)抗震验算时不同的楼盖及布置(整体性)决定了采用刚性、刚柔、柔性理论计算。抗震验算时应特别注意场地土类别。大开间房屋,应注意验算房屋的横墙间距。小进深房屋,应注意验算房屋的高宽比。外廊式或单面走廊建筑的走廊宽度不计入房间宽度。应加强垂直地震作用的设计,从震害分析,规范要求的垂直地震作用明显不足。
(2)雨蓬、阳台、挑沿及挑梁的抗倾覆验算,挑梁入墙长度为1.2L(楼层)、2L(屋面)。大跨度雨蓬、阳台等处梁应考虑抗扭。考虑抗扭时,扭矩为梁中心线处板的负弯距乘以跨度的一半。
(3)梁支座处局部承压验算(尤其是挑梁下)及梁下梁垫是否需要(6米以上的屋面梁和4.8米以上的楼面梁一般要加)。支承在砖柱上的梁,不论跨度大小均加梁垫。与构造柱相连接的梁进行局部抗压计算时,宜按砌体抗压强度考虑。梁垫与现浇梁应分开浇注。局部承压验算应留有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