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抗震安全检测鉴定的方法有哪些:
1、传统经验法、实用鉴定法和概率法。其中,传统经验法,主要以原设计规范为依据,是按个人经验观察及计算结果来评估结构可靠性的一种经验方法。其特点是荷载计算以实际调查为准,材料取值以经验评定为依据.对原设计采用的规范依据、理论计算、计算图形加以分析,判定其与实际结构是否相符,是否可靠。这种方法主要是凭借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对结构可靠性做宏观评价,其具有鉴定程序少、花费低、方法简单、速度快等特点。但结构比较粗糙保守,与的水平密切相关。
2、实用鉴定法,是在传统经验法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检测手段和试测技术,对结构材料强度等实测值进行分析和计算,按规范要求进行综合性鉴定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在初步分析事故原因的基础上,进行详细调查、材料试验和结构检验。然后逐项评价、综合评定,对建筑物作出较准确的鉴定。这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比较广,且有效性较高,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可靠性鉴定方法。
3、概率法,是运用概率和数理统计原理,采用非定值统计规律,对结构的可靠性进行鉴定。其是将结构抗力和作用效应之间建立一定的数量关系。只要计算出失效概率,也就能得出建筑物的可靠度。但失效概率是建立在大量统计数据基础上的,而建筑物事故鉴定事先恰恰缺乏这些资料的收集,因而概率法有待进一步完善。
抗震安全检测鉴定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检测:
一、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安全性鉴定,应按承载力、构造及连接、侧向弯曲变形、倾斜率和裂缝等五个项目,分别评定每一受检构件的等级,并取其中低一级作为该构件安全性等级。
二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应重点检查梁、板、柱、墙体及屋架的受力裂缝和主筋锈蚀状况,柱和墙体根部及顶部的横向裂缝,屋架倾斜及支撑系统稳定状态等。
三、在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进行承载力验算时,应对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碳化深度和钢筋的锈蚀情况进行检测;实测钢筋混凝土构件截面尺寸有效值时,应扣除因各种因素造成的截面损失。
针对校舍工程的房屋建筑整体抗震性能作出评价,对符合抗震鉴定要求的校舍应说明其后续使用年限,对不符合抗震鉴定要求的校舍提出相应的抗震减灾对策和处理意见。抗震鉴定和加固。不能只偏重于对某个构件和部位的鉴定,缺乏对总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判断。认为单个部件不符合抗震要求,就仅对该部位进行加固处理的方法,有可能在加固后形成新的薄弱环节,增加校舍房屋的加固量。在抗震鉴定中,应将构件分成具有整体影响和仅有局部影响两大类。前者以主要承重构件、抗侧力构件及其连接为主,不符合抗震要求时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对结构综合抗震能力的影响较大,采用“主体影响系数”采表示;后者指次要构件、非承重构件、附属构件和非必需的承重构件(如阳台悬挑梁、出屋面楼梯间等),不符合抗震要求时只影响结构的局部,只需要维修加固处理。采用“局部影响系数来表示。
对建筑结构抗震鉴定的结果,规定为五个等级:合格、维修、加固、改变用途和更新。满足抗震鉴定要求时应注明后续使用年限。维修是指少量次要构件不满足要求。结合维修处理。加固指不满足鉴定要求,从政治、经济、技术的角度。通过加固能可以到鉴定要求,按加固规程加固,建议在鉴定报告中给出加固方案。改变用途是指不满足鉴定要求,但可通过改变用途降低设防类别,使其通过加固或不加固达到新的鉴定要求。更新是指结合城市或长期规划拆除现有校舍,重新建设。
收集房屋的地质勘察报告、竣工图和工程验收文件等原始资料,必要时补充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全面检查和记录房屋基础、承重结构和围护结构的损坏部位、范围和程度。调查分析房屋结构的特点、结构布置、构造等抗震措施,复核抗震承载力。房屋结构材料力学性能的检测项目,应根据结构承载力验算的需要确定。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以下简称《鉴定标准》),抗震鉴定方法分为两级,级鉴定以宏观控制和构造为主进行综合评价。第二级鉴定以抗震验算为主结合构造影响进行综合评价。房屋满足级抗震鉴定的各项要求时,房屋可评为满足抗震鉴定要求,不再进行第二级鉴定;否则应由第二级抗震鉴定做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