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常见的焊缝的外部缺陷
1)焊缝余高过高,当焊接坡口的角度开得太小或焊接电流过小时,均会出现这种现象。焊件焊缝由于应力集中易发生破坏,为提高压力容器的疲劳寿命,要求将焊缝的余高铲平。
2)焊缝过凹因焊缝工作截面的减小而使接头处的强度降低。
3)焊缝咬边在工件上沿焊缝边缘所形成的凹陷叫咬边,如图下所示。它不仅减少了接头工作截面,而且在咬边处造成严重的应力集中。
4)焊瘤熔化金属流到溶池边缘未溶化的工件上,堆积形成焊瘤,它与工件没有熔合。焊瘤对静载强度无影响,但会引起应力集中,使动载强度降低
5)烧穿烧穿是指部分熔化金属从焊缝反面漏出,甚至烧穿成洞,它使接头强度下降
焊缝的内部缺陷
1)夹渣焊缝中夹有非金属熔渣,即称夹渣。夹渣减少了焊缝工作截面,造成应力集中,会降低焊缝强度和冲击韧性。
2)未熔合熔焊时,焊道与母材之间或焊道与焊道之间,未能完全熔化结合的部位。易造成应力集中.
3)气孔焊缝金属在高温时,吸收了过多的气体(如H2)或由于溶池内部冶金反应产生的气体(如CO),在溶池冷却凝固时来不及排出,在焊缝内部或表面形成孔穴,即为气孔。它减少了焊缝有效工作截面,降低接头强度。若有穿透性或连续性气孔存在,会严重影响焊件密封性。
4)裂纹焊接过程中或焊接以后,在焊接接头区域内所出现的金属局部破裂叫裂纹。裂纹可能产生在焊缝上,也可能产生在焊缝两侧的热影响区。有时产生在金属表面,有时产生在金属内部。
5)未焊透未焊透是指工件与焊缝金属或焊缝层间局部未熔合的一种缺陷。未焊透减弱了焊缝工作截面,造成严重的应力集中,大大降低接头强度,它往往成为焊缝开裂的根源。
钢结构鉴定的目的主要有下列几点:检测结构的,说明结构的可靠性;判断旧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为改建扩建工程提供依据;找出事故的原因,作为今后的教训和借鉴;处理工程事故,提供技术依据。
鉴定前的工作
鉴定前的工作包括资料的调查和检测方案的编制,至少应包含下列内容:查看原设计图和竣工图、工程地质报告、历次加固和改造设计图、事故处理报告、竣工验收文件和检查观测记录等;调查原始施工情况;向使用方询问建筑物的使用情况;根据已有资料与实物进行初步核对、检查和分析;填写初步调查表;制定检测方案,确定必要的实测、试验和分析等的工作大纲。实际工作中对于一些早期的钢结构工程,由于当时设计规范的不配套,所以基本上没有任何的设计资料,此时图纸的绘制就是鉴定前*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到承载力的运算和危险点的定位。
对厂房结构的损伤、变形、老化、使用条件等进行检测和调查,以评价厂房可靠性的过程。厂房安全检查是保证厂房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安全耐久的重要技术措施,应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列入计划。对于使用年代久远、使用条件恶劣、生产工艺变动较大或遭受地震、爆炸、火灾、风灾等偶然作用后的厂房,更应该及时进行安全检查,以便对厂房的可靠性作出评价,采取相应的维修、加固和改造等措施,确保生产的连续性和人员、设备的安全。